核地荣光・老兵风采 | 龙开池:孤胆擒敌50人
编者按:
从钢枪卫国到地质锤寻铀,从军营号角到勘探征程。战场在变,装备在变,但冲锋的姿态、忠诚的底色、使命必达的坚定,从未改变!
值此建军节来临之际,谨向全所352名退役军人致以崇高敬意与节日问候!特别铭记与敬仰28位参战老兵,其中离休干部龙开池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退休老同志胡新坤、谢夕平荣立二等战功,退休老同志、因战致残的罗福良荣立三等战功……他们将滚烫青春热血,挥洒国防最前沿;从硝烟战场,毅然转战为国寻铀的“无声阵地”;将战场淬炼的忠诚、坚韧、奉献,化为地质锤的敲击、图纸的描绘,锻造开启找矿突破的“金钥匙”!
让我们从退役老兵的光辉足迹中汲取力量,致敬荣光,接续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核地质事业更加璀璨的篇章!
人物小传
龙开池,男,汉族,湖南耒阳人,1930年4月出生,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代理连长等职务,现为澳门新葡京核地质所离休干部。他先后参加淮海战役、解放陕南战役、四川大巴山剿匪战役,在关垭子、白河、牛蹄岭、解放通江、两河口等战斗中英勇作战,荣立一等战功1次、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9年冬,大巴山深处,寒夜如铁。通往四川通江的山道上,一支队伍狂奔疾进。一天一夜,240里!
“上刺刀!”一道急促的命令撕裂夜空。然而,极度疲劳中,不少战士却误听成了——“摔背包”!刹那间,沉重的背包滚落遍地。顾不得收拾,班长龙开池已带着十一班12名战士,如尖刀般刺破黑暗,扑向敌人盘踞的山头阵地。
枪声骤起,瞬间吞噬了沉寂的暗夜。冲锋、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激烈的厮杀后,阵地枪声渐稀。龙开池环顾四周,发现战士们已在混战中分散。他独自在弥漫的硝烟中搜索。突然,一阵压抑的交谈声从下方山坳隐隐传来。他警惕地滑下陡峭石崖,隐身于一块冰冷的墓碑之后——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一震:黑压压一片溃兵,正慌乱商议如何逃出生天。
孤身一人,面对数十倍之敌!打?退?眼看敌人就要消失在莽莽山林之中,龙开池热血上涌,一个决绝的念头闪过脑海。他迅速解下所有手榴弹,紧紧捆扎在身上,毅然扯开导火索!紧接着,他如猛虎般跃出掩体,卡宾枪朝天爆出一串火舌,炸雷般的吼声在山谷回荡:“一班向左!二班向右!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
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一击,将溃兵彻底震慑。他们惊慌失措,纷纷举手投降。龙开池强压心跳,厉声指挥:弃枪、整队、卸枪栓!他动作麻利地将卸下的枪栓塞进自己装炒面的布袋,又将缴获的手雷打开压环挂在胸前,双枪插腰,命令俘虏背上空枪。
沿着小路下山时,几个狡猾的俘虏似乎察觉到他势单力薄,暗中蠢蠢欲动。龙开池敏锐地捕捉到异样,猛地攥紧挂在身上的手榴弹导火索,声音冷冽如刀:“你们大部队已完蛋!还想打?我们都是中国人!再动,大家就一起粉身碎骨!”求生的本能和对解放军的政策了解,最终压倒了反抗的冲动,队伍重新安静下来。
这支长长的俘虏队伍,竟被一名战士押到山下河边。一清点,竟有近50人!此时,连队指导员带人赶到,望着黑压压的俘虏群,惊讶万分:“十一班长,这些……全是你抓的?”听完龙开池简洁的汇报,指导员激动不已,当场将一张火线入党证书郑重递到他手中:“龙开池同志!经组织批准,从现在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硝烟尚未散尽,誓言已铸入生命。一个月后,西乡,解放陕南战役庆功表彰大会上,“一等战斗英雄”的称号与排长的任命一同到来,映照着他军帽正前方那颗崭新的红星。
多年后,当年轻的士兵们擦拭保养寒光凛凛的刺刀,那刀锋上仿佛仍跳跃着1949年冬夜的火光。
龙开池孤身闯入黑暗的纵身一跃,紧扣手榴弹导火索的英勇无畏,早已化为这支军队血脉里的基因——它无声地宣告:纵使身处绝境、孤身临渊,为了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人民战士亦当化身利刃,义无反顾地刺破一切黑暗。
这刀锋所指,便是胜利的方向。(文字 | 办公室 编辑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