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助力“一体两翼三支撑”战略布局落地——核地质调查所实施开放合作战略见成效
为推动“一体两翼三支撑”战略布局落地落实,核地质所大力推进开放合作战略,现已与娄底、永州等十余个地市及所属县区、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等国有企业、湖南国青控股集团等民营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一批较为突出的地质成果,为全面实现今年经济目标提供了保证。
核地质所是我院唯一一家以铀矿地质勘查为主责主业的单位。通过与原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的合作,在项目申报、找矿成果、科技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成效。自去年以来,核地质所围绕二三0研究所“十四五”铀矿勘查重点工作区域选区立项,先后在明月峰、塔山、五一峰、五峰仙、望云山、黑冲岭等地区完成铀矿调查评价项目11个,圈定找矿远景区12片,找矿靶区14个,系统查明了各个地区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要素,综合评价了铀(多金属)矿资源潜力,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230研究所依据我所明月峰地区开展的调查评价成果,实施钻探验证,提交了可观的铀资源储量。通过技术交流,核地质调查所还联合230研究所、中南大学,成功申报了《诸广中部鹿井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与铀矿成矿预测》项目,提出的7个关键技术问题及组合应用,对华南地区花岗岩找矿突破有良好效果。为推进双方合作,今后还将在重点区域选区立项、重要成矿带资源潜力评价、利用新技术研究成矿规律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在与各地州市的合作中,核地质所坚持用专业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生态修复、地灾防治、地质勘查、空间规划、水利水电及地质延伸业上均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核地质所在全省各地州市现承揽实施的项目达200余项。
在娄底,由核地质所承担的涟源市杉木井矿区熔剂用石灰岩矿勘探项目提交灰岩资源量970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量近3000万吨,为地方提交了一个大型矿床。在常德,承担的《澧县石公村地下热水预可行性勘查》项目为地方提交了温度51摄氏度、日供水量1500吨的地热井,实现了洞庭湖地区勘查地热的重大突破。实施的《沅江流域(桃源----鼎城)桃源县和桃花源管理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勘查设计》项目,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村民带去了经济效益。为此《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湖南桃源:废厂变沃土花开满地金》为之点赞。在益阳,作为安化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单位,核地质所每年派出至少3名技术人员为县政府提供技术服务,先后承揽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应急抢险项目40余项,地质灾害集镇勘查项目3项,提交稳定的地热井和富锶饮用天然矿水地多处,协助县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复查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协助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创了“安化模式”,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此外,核地质所的对外合作还延伸到新疆,在新疆实施的新源县吐克克尔喀村苏拉萨沟泥石流项目,保障了280户1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当地政府避免潜在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助推核地质所走出国门。今年7月核地质所与湖南国青控股信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迅速对该公司马巴里共和国矿权进行筛选,并派出技术人员对有前景的区块实施了实地踏勘。经过半个多月的现场工作对三个金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承担此次考察的地质专家认为:马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业法律法规健全,投资环境相对稳定,政府鼓励矿业领域投资,矿业投资风险较低。已进入该投资的中资企业投资运营情况良好,投资回报也相对较高。(文字:朱永智 图片:任江、殷美珠、李俊、孟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