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大地“诊脉” 倾情守护平安---记省城调所优秀共产党员熊远红
日期:2024-07-11 14:02
来源:
踏遍大地“诊脉” 倾情守护平安---记省城调所优秀共产党员熊远红
“不狠狠地逼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这是熊远红从事地质工作33年的感悟。
这句话里的“狠”字,即是对自己,更是对事业的责任和担当。
深谋远虑“金智囊”
今年54岁的熊远红,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儒雅且随和,操着一口流利的武汉话,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湖南人”。
1991年到原地勘局414队参加工作,安家立业、扎根地质,2005年开始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9年光阴似箭,益阳市自然资源系统技术专家、主讲教授成了他的专属“标签”,原414队注岩“第一人”,水工环高级工程师、优秀项目经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研发的“一图一表一个APP”、“33850”排查工作方法在全省推广使用……
“他真的霸得蛮、肯吃苦,而且性子直,不怕得罪人。干得好,就赞不绝口,干不好就点名道姓,绝不客气。”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汛期巡查、排查、督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潜心研发“一图一表一个APP”期间,为了让地灾防治更加精准,让“智防”代替“人防”,他查阅了海量地质数据,梳理地灾工作流程、关键节点,着眼风险隐患的识别、监测、分析、评估、管控、治理等关键控制因子,精准掌握了益阳市地灾隐患点的位置、规模等级、影响范围等信息,打造了“数据+平台+应用”的地灾防治新模式,并得到益阳市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那段时间,他足足瘦了十斤,消瘦的身板变成了只有109斤的“骨架子”。
“熊老师就是益阳地灾中心的‘名片’,只要有他在,我们益阳的地灾防治工作就更有底气。”现任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调研员李国育同志提起熊远红总是赞不绝口。
在“熊老师”的带领下,益阳地灾中心当之无愧成了益阳市地方政府部门信得过、想得起、靠得住的地灾防治“劲旅”、“智囊团”。
苍穹之下,热血芳华
2023年7月,炎夏。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
清早的阳光格外刺眼,飘进窗户的些许热浪夹杂着浓烈的泥土气息,熊远红揉着朦胧的眼睛,起身敲了敲腰椎间盘突出的“硬板腰”,走下台阶,打量周围的巍然群山。
安化县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是全省工作量最大、难度系数最高,也是省自然资源厅高度关注的一个项目。作为城调所益阳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益阳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技术支撑单位的“领头羊”,他倍感压力。
在野外工作的几个月里,他工作到哪,生活在哪。白天,斜坡上方,隆隆的机械轰鸣,在山谷中回荡,斜坡下方,烈日侵袭中,他半眯着眼睛,汗流浃背,灰尘布满了他的登山鞋。到了晚上,收拾白天的疲乏,打起十二分精神,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一边拍打蚊虫,一边整理思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而他已将此当成了日常。
月华无垠,皎皎之辉,映照幽蓝天宇下群山包裹的安化县城。夜深了,项目部依然灯火通明。熊远红和他的队员们,眼镜上折射出电脑屏幕散发的微亮,如萤火,与星月共眠。
2023年12月,安化县1:1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为全省1:1万地灾详查“民生工程”画上完美句号。
句句不提爱,句句都是爱
“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位贤惠的女人。”
熊远红和妻子管汉华携手相伴30多年,一同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从没有因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真诚、真心、真爱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熊远红从事地灾防治工作,长年累月工作在野外一线,家里事务无暇顾及,为了丈夫安心工作,妻子管汉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教育小孩等大小事务,成为熊远红工作上的坚强后盾。
有一年的夏天,熊远红在野外项目值班值守,夜里,刚上小学的儿子发烧40度,呕吐不止,管汉华一个人连夜抱着儿子赶到医院,跑上跑下,一夜未眠,第二天赶回家里准备饭菜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双臂和腿关节被磨破了皮,鲜血直流,从地上爬起来,她止不住地哭了,这时,熊远红打来电话询问情况,管汉华生怕影响丈夫工作,连忙调整情绪,擦干眼泪说一切都好。每每谈起这桩事,熊远红都是满心愧疚,管汉华却早已云淡风轻。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狠的地方,老熊不善于表达,但是会体谅人,家里开开心心,有说有笑,我就觉得很知足了。”管汉华解读了她的幸福密码。
2022年12月,小孙女的降生,让熊远红两口子转换了人生角色,开启了更加幸福、甜蜜的生活。
2024年6月21日—7月2日,益阳市经历了“超长时间、超大规模”的暴雨侵袭,熊远红全程参与了益阳市地灾防治工作,又一次站在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
这次和他相见,是在益阳市鱼形山街道灵宝山社区,他的脸庞被日晒雨淋变得更加黝黑,那道被安全帽绳留下的白色痕迹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述说着他对地灾防治工作的坚守,地质“老黄牛”的实干奉献在这一刻具象化了。(文/梁珊 谌建光 图/李雅玲 编辑/胡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