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励:《武陵山区湘西北沅陵县沅陵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获2021年度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优秀勘查奖一等奖
该项目围绕武陵山区湘西北集中连片扶贫区的重要城镇,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率为核心,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查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征、斜坡结构类型、活动构造等地质灾害条件,分析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开展不同孕灾地质背景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评估,探索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制武陵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推动GIS技术、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技术进步,推动专业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团队和优秀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规划和防灾减灾等提供专业数据与技术支撑服务。
项目对沅陵县重点调查区34处地质灾害(滑坡25处、不稳定斜坡6处、崩塌3处)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寻找成灾规律,总结了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的成灾模式;对48处典型斜坡段进行了地质特征、稳定性和危害程度评价;分城区、重要场地和重要灾害点三个空间尺度,分别实施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城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考虑灾害时空概率、规模概率,分别按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不同重现期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区划,结合承灾体属性进行人口和建筑物易损性定量评价并编制了分区图,进而对城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的人口风险和建筑物经济风险进行了评估,形成了1:1万尺度风险评估图系;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进行了场地尺度地质灾害人口风险和经济风险评估,采用数值模拟、稳定性计算等方法对沅陵县中心汽车站、老鸭溪居委会洲头滑坡进行了风险评价,形成了大比例尺的单体和重要场地的风险评估成果。最后针对城区地质灾害及隐患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措施建议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为沅陵县重点调查区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主要创新点
1、通过分析崩滑地质灾害体宏观物质结构的差异性,结合降雨在斜坡内非饱和渗流和裂隙优先流的过程,研究降雨作用下灾害体内部结构渐进破坏规律和突发失稳判据,揭示武陵山区降雨型崩滑地质灾害的演化机理。
2、通过开展城镇区、道路沿线和典型灾害点三个尺度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将区域、线性工程带的崩滑灾害预报与单体崩滑灾害预报结合,弥补区域预报精度和为特定工程对象提供预警预报服务的不足。
3、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取了城区高清晰地形影像,后期经过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的地形图和三维地形模型,为地质灾害调查和后期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图件。
4、针对地质人员的使用需求对“低空多旋翼无人机摄像技术”进行了创新式的开发应用。
5、分析了沅陵县沅陵镇致灾背景对灾害的影响控制作用,总结出区内地质灾害主要成灾模式。
6、对沅陵县沅陵、城区重要场地、城区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出了风险管控建议。
二、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1、项目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试点项目,依托武陵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图幅工作,探索建立武陵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总结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武陵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为武陵山区重要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项目协助完成《武陵山区降雨型崩滑地质灾害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预测预报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提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科学水平,更好服务于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地质灾害防治需求。
3、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城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推动专业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团队和优秀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规划和防灾减灾等提供专业数据与技术支撑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