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奖励:《湖南省保靖县城地质灾害勘查》项目获2023年度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优秀勘查奖二等奖
该项目为湖南省重点城镇地质灾害勘查试点项目,项目试点成果在全省交流推广,为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范例,为全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项目实施也为保靖县城城镇化规划选址、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基础决策依据。同时,该项目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其中设计书评审获得良好级别,野外验收、成果报告评审均获得优秀级别(93 分、91 分),使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等新技术,项目成果突出。
一、项目概况
2014 年湖南省入选国家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重点省份,并重点开展了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治理以及能力建设五大工程,本项目分属于调查评价工程中的重点城镇地质灾害勘查,为2016 年先期开展的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项目三个试点项目之一。项目任务书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原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任务下达文号为湘国土资办发〔2017〕30 号,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为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原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 O 二队)。
二、与当前国内外同类项目主要技术成果的对比情况
难点:
1、该项目为我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试点项目,在此之前,省内未系统开展过县城、集镇等人口聚集区面域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既无成熟经验,也无技术标准,技术难度极大。
2、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属滑坡、崩塌及塌陷高易发区,勘查区以往进行的 1:10 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是以县域为单元的区域调查成果,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对处于高易发区内的县城建成区和规划区斜坡稳定性评价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及危害程度评估分析研究不够。
3、在县城建成区内,由于县城建设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加剧形成了新的不稳定斜坡或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进行调查评价、勘查并提出工程治理措施建议,另外在集镇建设规划区内,对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隐患尚未查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危害程度及其适宜性未进行初步评估。
4、项目区内岩溶发育,但由于人口密集、房屋众多,岩溶形态特征、岩溶发育规律以及岩溶发育分区等研究工作难度巨大。
先进性:
1、探索建立了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体系和工作流程本项目为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试点项目,首次将城镇以及规划区的重要斜坡纳入到勘查工作,重视调查城镇遭受高速远程灾害点及其灾害链的危害,并从风险的角度对城镇范围及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创造性的探索出了采用无人机正射影像制作地形图、一般区重点区划分原则、勘查工作布局思路等一系列先进经验,探索建立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体系和工作流程,参与编制《湖南省重要县城及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暂行)》,为我省重要县城和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2、首次在区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突破了以往仅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模式项目以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和地质灾害易损性指数综合确定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划分了勘查区地质灾害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以及极低风险区。项目将主城区划分为 199个评价单元,将钟灵山工业园区划分为 105 个评价单元,其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15 面积 0.70km2;地质灾害中风险区 28 个,面积 3.08km2;地质灾害低风险区 43 个,面积 7.48km2;其余均为地质灾害极低风险区,面积未 15.74km2。
3、首次在区内开展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安全的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发展规划建议。项目根据区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结合地质灾害风选评价结果,将区内场地适宜性划分了适宜性差区、基本适宜区以及适宜区三个级别,其中适宜性差区面积 13.76km2,基本适宜区 11.94km2,适宜区 1.30km2,提出了推进城镇土地高效利用、提高供地门槛以及完善城乡土地制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建议,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与城市发展规划耦合协同城市规划建议,指导区内道路扩建改线。
4、首次系统性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主要地质灾害点变形特征、控灾因素及稳定性。工作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 40 处,其中崩塌 27 处、滑坡 6 处、岩溶地面塌陷 4 处、不稳定斜坡 3 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32.4 万元,潜在威胁人口 833 人,潜在经济损失约 3183 万元。空间分布上,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主城区 G209 地母庙一加油站沿线区域、主城区酉水二桥东部一老采石场一带、主城区唐家集一高新工业园一带、新修 G209 杨家苞一带以及钟灵山工业园 G209 沿线部分区域。保靖县城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受人类工程活动以及断层构造影响明显。
5、首次在区内以斜坡为基本单元,查明了斜坡的基本特征,评价了斜坡的稳定性。报告对保靖县城的主要斜坡划分为 5 个斜坡带,确定了斜坡的边界条件、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危害性,对已布置了勘探点区段按照剖面开展了斜坡稳定性分析。
6、首次对区内三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进行了勘查,为后期工程治理提供了详尽技术参数。报告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单点初步勘查,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为今后城区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也为区内其他类似成因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提供了防治经验和借鉴参考。
7、首次在区内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确定了重点防治区域,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报告根据保靖县城的地质环境条件、人口密度及工程设施分布、城镇规划布局等,结合城区易发性、危险性分区结果,并突出了满足地方政府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原则,首次开展了保靖县城的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其中重点防治区 6 个,次重点防治区 3 个,一般防治区 1 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