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攻关在一线 | 检测中心“百倍差价”背后的技术突围
深夜,澳门新葡京物化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检测中心的实验室依然亮着灯。中心主任洪俊展紧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手中的万用表在电路板上反复测量——这台价值百万元的光谱仪已停机一周,多个重要项目的检测进度受到影响。厂家的维修报价高达4.5万元,而更令人警醒的是,检测中心迁至长沙半年来,仪器维修支出累计已超20万元。
“必须打破被动局面,走自主维修的路。”洪俊展的这句话,成了整个团队的共识。一场看似普通的维修,演变为一场技术攻坚。
这场攻坚始于2024年6月。当时仪器偶发“设备控制模块未初始化”“无法连接光谱仪”等报错,简单的插拔网线可暂时恢复。但团队并未止步于表面,而是建立故障档案,系统记录每一次异常,为后续攻关积累数据。
一年后,仪器彻底瘫痪。面对厂家“换板维修、报价4.5万”的方案,团队决定自主攻关。他们建立根因分析机制,推断若仅为通讯故障,不可能同时触发多个模块报错。这一判断,为后续修复指明了方向。
洪俊展从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效案例,发现某公司曾通过更换元器件成功修复类似故障。团队据此选定一家技术过硬、愿意当面检修的合作方,全程参与检测与焊接,确保过程可控、结果可靠。
首轮更换芯片后,问题仍未解决。团队并未气馁,扩大检修范围,运用多种手段深入排查,最终定位到主控芯片引脚锈蚀这一深层故障。在精密的BGA返修台上,技术人员以极高耐心完成重焊。仪器自检全部通过的那一刻,实验室响起一片欢呼。
此次维修仅花费数百元,较厂家报价节约99%,但意义远不止于此。团队成功打破了“厂家技术黑箱”,建立起一套涵盖知识检索、分层诊断与协作维修的完整技术体系。
如今,检测中心正全面推广“元件级”修复理念,将其拓展至所有仪器维护中。通过培训与实践,团队不断提升自主诊断能力,整合多方技术资源,逐步摆脱对厂商的依赖。这不仅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更锤炼出一支敢于攻关、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
科研攻关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发生在日常工作中。检测中心这场“百倍差价”背后的突围,正源于一线人员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向“不可能”说“不”的勇气。这些看似微小的突破,恰是推动行业向前最坚实的力量。这种立足实际、敢于突破的精神,必将为湖南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文/颜玲利 洪俊展 编辑/麻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