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科研深孔验证实现第一个大目标
12月20日至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钦杭成矿带湘南段铜锡多金属产深部探测技术示范”2019年度暨中期进展总结交流会在云南召开,会上传来喜讯,由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承担的项目课题5“深孔钻探验证与探测技术示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被誉为“三湘固矿勘探第一钻”的3000米科研深孔中见到多层视厚度较大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铅锌铜矿化体,深孔验证顺利实现了第一个大目标。
据了解,设计3000米科研深孔,是湘南院“深孔钻探验证与探测技术示范”的关键工程,该孔位于宝山铅锌矿区内,于9月7日开始钻进,至总结交流会时已完成进尺1812米。深孔验证结果表明:区内深部地层层序、构造格架及蚀变矿化情况均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分别在孔深245.55-246.50m和1345.25-1349.00m见到两层铅锌矿化体,手持快速分析仪显示含Pb7.87-38.93%,Zn12.50-39.47%、WO30.22-1.23%,Sn0.06-0.16 %;在孔深559-576.9m、670-677.5m处分别见到了17.9m和7.5m的黄铁矿化炭质泥岩;在孔深1647.38-1748.78m见到100余米的黄铁黄铜矿化大理岩化灰岩、炭质泥岩,其中孔深1664.82-1699.84m处有35m矿化蚀变较强,黄铁矿呈块状,黄铜矿随处可见,手持快速分析仪显示含Cu 0.13-2.14%。结合矿区矿山坑道及浅部老钻孔情况对比分析,矿化蚀变带中可能还具矽卡岩化及磁铁矿、金、银等矿化,有待正规取样、分析测试证实。
目前,3000米深孔验证工作仍在进行当中。根据矿区深部物探、坑道重力、深部构造及深部成矿模式等的初步研究成果,预测在孔深2500-2700m可见到隐伏的岩体及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锡矿(化)体、岩体顶部云英岩型钨锡矿(化)体,深孔验证的第二个大目标有望实现。(文/许以明 何战胜 编辑/邹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