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做脚踏实地的追梦人——谢名洋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当然不例外。我的家乡柳州很美,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等诗句来描绘这个地方。我诧异于自然之美,心想如果能成为徐霞客一样的旅行家,去探寻世界之美那该多好。阴差阳错,我一路读书上来,虽没有选择旅游专业,却也与自然相关——我成为了一名地质工作者。
梦想是浪漫的,但现实常常会给你当头一棒。我是一名青年,可作为地质人,却长期在一线从事区域地质调查、水工环调查、地质灾害勘查等工作,所在的项目基本都在荒郊野岭,人迹罕至。甚至,我还飞越大洋,远赴非洲。经历听起来好像苦不堪言,但所有的这一切,也在逐渐改变和重塑我。
2013年6月受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湖南省勘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跟湖南基础工程公司作为联合体承担了刚果共和国蒙哥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工程(生活区、造粒厂、水源地)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场地位于刚果布黑角市蒙哥村。因此,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被派到了非洲刚果布。
我勘察的场地离住的地方大概一个半小时车程,每天早上7点出发,晚上6点从工地回。每次坐车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常年战乱及贫穷,这边的道路损毁比较严重,乡村基本上都是土路,下雨天比较泥泞,车陷进烂泥时需要下来推。干燥天气时,土路上到处是灰尘,路坑坑洼洼的,稍微开快点就颠簸的厉害,容易卷起一阵沙尘暴,呛得睁不开眼。
工地的环境很恶劣,场地经过清表以后,几乎没有植被,而且刚果处在赤道下,紫外线很强,在太阳照射下,砂子都在冒烟,又没有植被挡阴,一直都会出汗,如果不及时喝水,很容易虚脱,太阳照射2个小时准保你脱层皮。我工作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身上的衣服和鞋子都脱掉,然后打一桶水,酣畅淋漓的洗个澡。非洲不知名的虫子数不胜数,对我们也极其不友好,洗澡的时候都不敢用力的搓,身上斑斑点点,痛痒难当。
我们住的是集装箱,用电非常不方便,只能用发电机发电。中午要是呆在集装箱里面会酷热难耐,铁皮家伙就像个烤箱,有时候热得不行也只能跑到旁边中国公司去吹风扇,只有在晚上的时候用发电机发电,吹吹电风扇才能睡个好觉。这里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有些不适应,几乎不出产我们平时吃的小麦和水稻,他们的主食主要是木薯,将其捣碎了后发酵,做成一种当地人称为“马尿克”的东西,闻一闻酸味大,尝一尝跟潲水差不多,难以下咽。在吃上面最令人难受的是当地几乎没蔬菜,买一棵3斤的大白菜得花掉100元人民币。再一个是“疟疾”,它仍是非洲大陆最大的“杀手”之一,那儿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外人在那里待上两个月如果不得疟疾似乎是一种奢望。
条件虽如此,但克服国外野外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是我和同事们心中一致的目标。远在非洲,我更加思念祖国和亲人,更加深深感受到像我一样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有着施展才干的无比广阔的舞台和实现梦想的无比灿烂的前景。我先后4次远赴刚果完成了“刚果蒙哥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详勘”、“刚果中建办公大楼详勘”、“刚果双子星酒店详勘”等10个项目的勘察工作,和同事们一道为单位为国家在当地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也助力单位开拓了国外勘察市场。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当每一次顺利完成工作返回祖国时,我都是如释重负,那种酣畅淋漓的放松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受。
在长期的野外实践工作中,我逐渐沉静下来,成为了一名比较成熟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对于青年的引导和教育,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想,这既是我们作为青年人应有的担当,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文/省工矿所 谢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