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探寻命运密码,解锁人生智慧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了凡四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这部由明代袁黄(号了凡)所作的家训经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挚的人生感悟,为无数后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人生方向的不朽指南。
《了凡四训》全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袁了凡以自身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巧妙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深邃思想,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打破命运的枷锁,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蕴含着穿透时空的力量,直击人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立命之学”作为开篇首章,其内容尤为震撼人心。袁了凡早年遇到孔先生,孔先生以精准的命理推算,将他未来的人生轨迹一一算定,此后发生的诸多事情竟然事事皆验。这让袁了凡一度陷入消极认命的泥沼,认为命运既定,一切皆是徒劳。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他有幸遇到云谷禅师,禅师的一番点化如醍醐灌顶,让他如梦初醒——原来命运并非不可更改的既定轨迹,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若能秉持正念,积极为善,命运便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一观点犹如一道强光,瞬间驱散了笼罩在袁了凡心头的阴霾,也让作为读者的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常常在所谓的“定数”面前裹足不前,放弃了努力的机会,却不知命运的主宰权其实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们心怀信念,积极向上,就一定能够改写命运的剧本。
提及自我提升与完善,“改过之法”一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书中明确指出,改过需要具备三心:耻心、畏心、勇心。知耻是改过的开端,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以之为耻,内心才会涌起改变的强烈动力。畏心则是对道德、对天地神明怀有敬畏之情,深刻明白错误行为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后果。而勇心,就是要有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不拖延、不逃避,直面自己的不足。反思我们自身,常常明知有错,却因为缺乏勇气和决心,任由错误发展,最终酿成更大的遗憾。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保持自省,一旦发现过错,立即改正,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晚清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极为推崇,将其作为家训传承,时刻以书中“改过之法”警醒子孙,要求他们每日自省吾身,有过必改。在这种严格的家训教导下,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积善之方”详细阐述了各种积善的行为与深刻道理。它告诉我们,积善绝非刻意追求回报的功利之举,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真诚与善良。这种善良,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句鼓励的话语,给身处困境的人带来温暖与力量;大到舍己救人的义举,彰显人性的伟大与光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汇聚起来都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能温暖他人,更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福泽。书中列举的诸多善人行善得善报的事例,让我更加坚信“善有善报”绝非虚言,而是一种历经岁月验证的人生智慧。
最后一章“谦德之效”着重强调,谦逊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获得福报、成就人生的关键因素。骄傲自满之人,往往故步自封,难以取得进一步的进步,还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而谦逊者,能够虚怀若谷,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纵观古今,那些成就大事的人,大多都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他们明白,谦逊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力量,能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了凡四训》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无尽人生智慧的指南,一座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曾国藩将其作为家训传承,让家族深受裨益。而我们,也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力量,懂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谛。只要我们拥有改过的决心、积善的行动和谦逊的态度,就一定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成功。(文/省城调所退休职工·罗建庭 编辑/姚 岑)
注:该作品在“书香城调”第一季“书香伴夕阳 阅读共分享”活动中获得“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