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兰台谱新篇 地质薪火永相传
我是一名地质三代。
我刚出生两个月,父亲母亲就响应攻坚号召义无反顾投身野外地质工作了,把还没来得及断奶的我托付给了爷爷。
记忆中,依偎在爷爷温暖的臂弯里咿呀学语,爷爷牵着我教我蹒跚学步……还记得,卧室窗边有一株茉莉,每到夏天,爷爷就在床边打着蒲扇,凉风阵阵夹杂着幽幽花香袭来,我就在这样幸福绵长的夜晚里,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孔融让梨的故事声入睡;再后来上学了,爷爷给我买了支英雄牌钢笔,教育我说:“一笔一划写字,像英雄一样堂堂正正做人”、“学习要戒骄戒躁,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这些熏陶潜移默化的伴随我整个学生生涯。
毕业后我考到了爷爷曾经工作的单位,这让他倍感欣慰。我从事的是档案管理工作,每天面对一沓沓纷繁冗杂的纸堆,永远也理不完的牛皮纸盒,大眼瞪小眼排排坐的档案柜,感觉自己像古墓派小龙女,耗费青春守着沉闷的档案室,既枯燥又乏味,一度还觉得档案工作似乎可有可无。
一天,毫无预兆的,向来身体硬朗的爷爷突发脑梗被送往了医院。我守在病床前心如刀绞,此时已无法言语的爷爷在手写板上写下:“希望我的孙女儿周晓凡,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热爱共产党”。那一刹,爷爷就像一座灯塔,即便生命垂危,仍不忘励我前行,为我引航。
从此,爷爷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星……
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一名退休老同志想查阅一份档案,我机械地寻找翻阅一本本档案,忽然间,竟在一本老旧的档案里发现了爷爷的名字,那是一篇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爷爷先进事迹的文章。那一刻,世界寂静无声,我的呼吸似乎都屏住了……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文字里的爷爷与我记事起爷爷的形象完全不同,记忆与档案的融合,完整了爷爷奉献地质事业的一生。我不禁思考,档案或许不仅仅是整理几个盒子、几沓纸,它穿梭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处,由古及今地积淀着历史的荣光与智慧,如长河般昼夜不舍地汇聚着流逝的光阴,争先恐后地记载着动人的故事,前赴后继地衔接着时代的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正是一部史诗档案,这就是爷爷告诉我的答案。
此后,我开始“活学活用”,以党史学习的成果来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时刻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前面,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
2023年9月28日,湖南地质展厅暨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启动。带着爷爷的期许和对自己新的要求,我作为地质展厅首批三名讲解员之一,走上了讲解之路,让档案走进人群,讲述湖南地质故事、讲述百年地质辉煌成就。至今我已累计接待近200场次,接待参观人员4200余人。接待了马达加斯加总统、宋瑞祥老部长、多位院士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地质系统离退休同志、暑假地质少年营和广大社会公众。
今年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档案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不断践行、不懈奉献。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地质精神、弘扬优良家风,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兰台人、湖南地质人。(作者系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馆员周晓凡 编辑/司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