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质话地质】再话哈尔滨地质测量训练班
1952年6月以前,哈尔滨地质测量训练班由苏联专家和日本专家授课。后来,两国专家撤走了,训练班仍继续办。于是,在广东省、湖南省及东北各地招生。1952年底,在哈尔滨、衡阳地区录取了几百名学生,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1953年1月,我们这批学生在衡阳市集合,乘火车前往哈尔滨,进入了哈尔滨地质测量训练班。在这里,我与李佑民相识,一起学地质专业。后来,由于国家工业飞速发展,全国有色金属矿山和勘探队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人员,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决定成立正规中等专业学校。1953年6月,哈尔滨地测训练班搬迁至长春市,改名为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学校,学制2年,当年8月正式开学,分地质科6个班,测量科8个班,钻探科4个班,校长范炳昌(地区专员级),副校长王希文(县长级),教导主任李民教授。1954年下半年,改名为长春地质学校。
▲1955年8月,廖洪震取得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学校毕业证书
经过两年的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于1955年8月8日毕业。我们这一届的毕业证书上毕业院校名字仍为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学校。1957年及以后各届都是以长春地质学校为名了。
毕业后,我们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矿山和地质勘探队,为中国的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和地质勘探事业贡献力量,以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后来这批学生大部分都成了地质行业的骨干力量。
▲1985年12月,原冶金246队锡矿山地质报告组合影(前排右二为廖洪震)
我被分配到湖南沅陵官庄湘西钨矿,在该矿山的沃溪矿区工作。该矿区盛产白钨矿、锑矿、金矿。在此工作十余年,我立足实践、结合所学,正确地指导了该矿区探矿和矿床开采。1965年6月,我被调到冶金237队;1966年12月,被调到冶金246队工作,主要在冷水江锡矿山从事钻探岩心编录和综合研究工作,冷水江锡矿山世界驰名,被誉为“世界锑都”,我有幸在此贡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后被调到246队总工办,协助总工程师负责各矿区地质图的检查、综合研究及对锡矿山锑矿总结报告储量计算审查和修改。
1992年5月,我有幸被有色金属总公司批准为地质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工作38年,于1993年12月光荣退休。
(文图/省空间所 廖洪震 编辑/姚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