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 温暖中国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80多年前“半条棉被”的红色经典故事再次在中华大地传颂。前段时间,通过参加队党委组织的“光影铸魂”主题党日活动,我有幸知晓了这个感人故事并被深深打动。
一场大雨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三位女红军在秋风冷雨中追寻西行的大部队,血雨腥风,饥寒交迫,前路渺茫……不歇的雨,受伤的战士,都紧揪着我的心,让人感觉阵阵寒意袭来。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的心里融入更多的,是温暖,是感动,是催人奋进的力量!
一把钥匙温暖了军民情。凄风苦雨的秋夜,董秀云一行来到了汝城县沙洲村,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忽然,一片钥匙从门缝里钻出来,三位女红军与裹着小脚的徐解秀,开启了一段冷暖与共、互相扶持、你帮我助的军民鱼水情。徐解秀煮了家中的红薯种粮给女战士充饥,秋兰为徐解秀家修葺漏雨的屋顶;秀云把无比稀缺的药给了生病的孩子,徐解秀拿出珍藏的盐块为受伤的小湘清洗伤口;战士们善待俘虏,筹集银元为老百姓修缮烧毁的房子,老百姓捧上各家仅存的红薯、鸡蛋为红军战士送行……短暂的相处让她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村民们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逐步赢得了坚强有力的民心支持。
半条棉被温暖了民众心。秀云和老韩结婚时唯一的礼物是一条棉被,老韩留给了她,这是她珍贵的东西,一直随着她跋山涉水。当董秀云看到徐解秀幼小的儿子仅盖着蓑衣睡觉,冻得瑟瑟发抖时,她用这条棉被裹紧孩子,用爱温暖了漏雨的破屋子。而当秀云一路收留的伤残小分队临危受命要去保护大部队时,她和徐解秀因为棉被的去留而发生了“争执”,把温暖留下还是带走?秀云拿起剪刀,把一条被子一分为二。这就是“半条棉被”的来由,它温暖的不仅是徐家,而是民心,整个中国。党和红军正是坚守着这种与劳苦大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初心,才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一缕阳光温暖了整个世界。当红军小分队在前线为百姓的安宁和幸福,为中国的解放浴血奋战时,老百姓在后方自发集会,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方式为最可爱最可敬的人祈祷祝福。前线残酷、冰冷、无情,是血泪是厮杀是死亡。大后方有老百姓用小米红薯筑就的钢铁长城,有亿万民众用心用情垒起的防御工事,坚不可摧。浴过腥风血雨,终将拨云见日,老百姓转过身,风雨之后的天空纯净辽阔,阳光格外耀眼,那是充满希望的阳光,终将温暖整个世界。
《半条棉被》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两个字——温暖。我想,温暖应该是世间通用的最美的名片,它可以散热发光,它充满着能量,它蕴藏着希望。有了温暖,我们才能集聚大众的力量,推翻一切邪恶和黑暗,战胜所有的苦难和不幸。因为温暖,所以人间有爱,人心生爱,人人传爱,往复循环,人类社会才生生不息,奋勇向前。(文/416队·刘湘秀 编辑/赵胤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