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地质】一位地质“老兵”的故事
说到廉洁,我总会情不自禁想到家父——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地质“老兵”。父亲17岁在广西130勘探队参加工作,跟随单位转战广西、河南、湖南等省,因工作需要,先后就职劳资科长、纪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等岗位,从一名普通钻工逐步成长为队级干部,把毕生献给了地质事业,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职业病缠身的耄耋老人了。
父亲生活简朴、为人和善、工作务实、作风清正,也不乏自带固执。懵懂的记忆里,时任分队长的父亲常年无休,每日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在身,早出晚归奔走于深山荒野的各个钻机工地,晚上回到分队部还时常连饭都顾不及吃就开会。那是一段地质找矿大会战的岁月,年少的我有幸见证了父辈那一代地质人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
上世纪80年代末,地勘单位第一次改革转型期,任务剧减、钻机撤销、冗员严重成为普遍现象。时任劳资科长的父亲处在了改革阵痛期的风口浪尖上。下班后时常会有一些情绪激动的下岗职工跑去家里诉求,甚至吵闹,父亲均能以理解包容的心态,耐心沟通的方式去热心接待,赶上饭点也必请他们在家吃个便餐。在政策允许的范畴内,父亲热衷为民众分忧解难。其中不乏有人会送来一些如今看起来不起眼的礼品,或为请托、或是答谢,父亲都会当场拒绝。碰到扔下东西就跑的,定会嘱咐母亲及时送还原主。当年有一位职工为回原籍申请与他人工作对调,调离后委托自己的弟弟送来一些烟酒,以示对父亲奔波协调的谢意,父亲在拒收无果的情况下,硬是从档案资料中找到联系地址把礼品邮寄了回去。还有一次,一位家住农村的退休职工因家里着火身亡,遗属为诉求来到单位,非要送给父亲一双自制的棉拖鞋,父亲在婉拒不了的情况下,买了一些本地土特产回赠对方……
关于父亲的故事,我少量是目睹,多数是陪母亲闲聊时耳闻的。前些年工矿所向职工家属征集地质老照片、旧工具,我在家翻出了一箱荣誉证书,都是父亲在各个时期各个岗位荣获的,母亲在旁边感慨道:“你们的父亲是一个不懂送礼更不会收礼,就知道勤恳工作的实在人,所以退休后才过得心安舒畅。”父亲在群众中口碑良好,甚至曾经为诉求来家吵闹过的那些人,后来都对他非常尊敬。
父亲时常教育我们要努力工作、遵纪守法、踏实做人,话语虽不那么精辟和华丽,但对于我们行为举止的约束、工作作风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笔写自己的父亲,着实令我犹豫了许久。可我由衷感到,父亲的工作经历及为人处事,实实在在彰显了老一辈地质人的清正与朴实。诠释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何尝不是值得我们后来的地质人去传承的呢!于是我果断地提起了笔,以此致敬每一位地质“老兵”们!(文/工矿所·肖建明 编辑/姚 岑)